1、职员犯了错误被开除劳动合同如何处置
职员因犯了错误被开除,其劳动合同通常情况下即视为终止,具体如下:
1.若职员被认定为违法辞退,赔偿标准将根据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来计算。经济补偿的具体数额依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短来确定:
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规范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则支付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
2.如女职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其赔偿标准更为严格,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薪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实行。
3.合同未到期被辞退并未必意味着有补偿金。若职员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紧急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规范;
紧急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导致重大损害;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于签订了无固按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员,在劳动关系中本应维持相对稳定,但连续工作超越十年与连续签订过二次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若存在上述紧急违规行为,同样可被辞退。
2、劳动合同终止后有什么赔偿
法律快车提醒,劳动合同终止后,赔偿主要取决于终止是什么原因及职员的实质状况。
1.若职员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被辞退,将根据经济补偿金的两倍进行赔偿。赔偿的具体计算方法依据职员的工作年限和月薪资标准来确定。
2.对于特殊群体如哺乳期女职工,赔偿标准更为严格。除去经济补偿金外,职员还有权需要用人单位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的补缴或支付。
3、什么情形下不可以辞退职员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并不是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权辞退职员。依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能辞退职员:
1.从事接触职业病风险作业的劳动者没有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或者医学察看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类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预防用人单位滥用辞退权。因此,在决定辞退职员前,用人单位应仔细审察职员是不是存在上述情形,以防止可能的法律风险。